提到VR技術,你會想起什麼行業?率先聯想起的很大可能是電子遊戲或影片等娛樂行業,無他,這得歸功於其為視覺所帶來的衝擊,可是如果把這項技術套用於傳統金融行業上呢?你會否好奇兩個大相逕庭的東西結合如何可能?但事實上,VR技術已悄悄地套用於金融銀行業上,並將掀起一場革命。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Image 資料來源:techcrunch、digitimes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於本年宣佈將與VR初創公司Strivr合作,安排更多工作場所和培訓使用VR技術,實現虛擬現實化。這間金融機構初步已經在約400名員工的試點工作中使用這間初創公司的技術,但隨著之後更大規模的部署,這意味著VR技術將擴展至全公司超過45,000名員工,並把數以千計的虛擬實況眼鏡引進該銀的不同部門之中。
該銀行主管John Jordan對該如何才能最有效發揮VR技術表示充滿可能性,他又指該行正在開展更具挑戰性的計劃,例如透過VR技術訓練員工於客戶服務工作上更具同理心。事實上,近年已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應用VR技術,2015年,Saatchi & Saatchi為斯里蘭卡哈頓國家銀行(Hatton National Bank)提供VR體驗服務;花旗銀行(Citibank)早於2016年開設虛擬實境的AR工作站,提供3D全像投影與即時財報數據結合的服務;去年疫情期間,瑞銀(UBS)曾計劃為英國倫敦的操盤手提供由微軟(Microsoft)研發的VR虛擬頭戴式裝置HoloLens,以減低員工感染風險。
為何VR技術逐漸成為金融機構炙手可熱的新寵,它又為銀行業帶來什麼衝擊?
首先,VR技術必然扭轉了外界對金融行業的刻板印象。傳統銀行業予人冰冷的感覺,相當有距離,然而在引入VR技術後,全新的體驗將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往被視作冗長沉悶的銀行規定與條例透過VR技術的感官刺激,有望可把複雜的金融服務簡化,從而吸引用戶。
其次,VR技術有助金融機構吸引新一代的年青客戶。伴隨著消費習慣和科技的轉變,新一代逐漸放棄使用實體貨幣,虛擬貨幣和數位支付等服務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新一代的年青客戶除開創了虛擬貨幣的潮流,亦革新了銀行服務的轉變,例如年青客戶對銀行傳統的市場推廣工作已明顯不賣帳,米蘭有一間名為Widiba的虛擬銀行透過Teneo平台建立虛擬銀行系統,用戶戴上VR眼鏡與應用程式連結後,便能在虛擬銀行四處走動,甚至可以與理財專員互動,並查看戶口的結餘額和交易狀況等。
此外,VR技術亦有望可以實現理財視覺化。過去,儲蓄戶辛苦儲下的金錢只會化成一組銀碼,予人遙不可及的感覺,然而透過VR技術儲蓄戶有望可以戴上VR眼鏡並走進屬於個人的線上錢庫,親眼看到自己的儲蓄和投資的成果,這種嶄新的體驗也許會令儲蓄不再有難度,因為客戶辛苦儲蓄的金錢不再是虛無縹緲,視覺化使一切都變得更具真實和親切感。銀行大可以此特別的體驗用作包裝來吸引客人開設戶口和推銷金融產品等。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VR技術逐漸扭轉人們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刻板印象,這場革命最終引金融行業走到何方?且讓我們拭目而待。